王仕勇教授发表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系列论文

2025/04/09 08:23  许心怡  阅读:

王仕勇,教授,1066vip威尼斯下载院长。“重庆英才·名家名师”、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据新闻专委会副理事长。国家级一流专业新闻学建设点负责人、省级重大教改项目负责人。

潜心治学,久久为功。自2023年入职1066vip威尼斯下载以来,王仕勇教授深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、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研究,重点聚焦党的新闻政策演变核心议题,凸显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。两年多来,王仕勇教授在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《编辑之友》《新闻与写作》《传媒观察》等期刊发表多篇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系列研究论文,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表达。

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学院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之一。近年来,学院先后举办纪念马克思、恩格斯诞辰200周年,列宁诞辰150周年,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闻学术研讨会。2019年,时任院长郑保卫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《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》,王仕勇教授是子课题“总论”研究的负责人。系列论文也是重大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。

基于中国新的历史方位、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媒介环境变迁的视角,王仕勇教授在2024年第9期《新闻与传播研究》(CSSCI来源期刊,学科顶刊)发表的《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创新发展:逻辑理路、实践路径和基本特征》一文中指出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创新发展期。这一时期新闻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带有根本性、战略性、全局性意义,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清晰的历史方位感。党和政府出台了促进报业转型的媒介融合政策,为广电发展提供新动能的智慧广电政策,基于高新技术的媒体融合期的互联网新闻政策。这些政策主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调整,要求新闻传媒为“攻坚期和深水区”改革提供良好舆论环境,强调国际传播以形成与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。其特点是:重视、发展和治理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新闻政策;系统化、科学化、法治化成为新闻政策发展方向;媒介融合成为新闻政策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容。

在2024年第7期《编辑之友》(CSSCI来源期刊)发表的《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的三重逻辑》一文中,王仕勇教授综合梳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新闻政策演变历程,将其视为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的过程,也是根据外环境和内环境变化不断优化新闻政策结构,不断完善新闻政策功能,使党的新闻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。借助多源流理论,分析认为党的新闻政策变迁依循三大逻辑:坚持“党管媒体”这一根本原则并因时因势不断创新的政治逻辑,重视、发展、规制和引导媒介技术的技术逻辑,符合新闻政策变迁自身规律的专业逻辑。

聚焦新闻政策空间转向和演进规律,王仕勇教授着力破解理论本土化与时代化的核心命题,将乡村引入新闻政策的研究视野。在《传媒观察》(CSSCI来源期刊)2024年第6期发表的《作为方法的“乡村”: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研究立场及其空间转向》一文中,他从新闻政策制定的“地方性”因素考量出发,回顾改革开放以来“乡村”之于新闻传播的学术研究,提出以乡村为边界的“乡村新闻政策”,力图重新审视乡村新闻政策、乡村传播的重要地位。

在2024年第7期《新闻与写作》(CSSCI来源期刊)发表的《乡村作为视角: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演进规律及功能使命(1978-2023年)》则着重强调新闻政策中的“乡村”意涵,从宏观制度(城乡关系探索史)、中观变量(乡村经济发展)、微观行动者(媒介技术变迁)出发,探索新闻政策中“对乡村”“在乡村”和“乡村性”的议题。王仕勇教授认为,未来对新闻政策的研究,应将新闻视为一种社会治理手段,同时立足乡村特色传统,实现新闻与乡村现代化、现代性与地方性的融合,以期为推进乡村振兴、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闻力量。

硕果盈枝,学术垂范。王仕勇教授在《中国出版》发表的论文《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:意义、问题与内容》被《新华文摘》2020年24期全文转载,并获得广西第十七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。王仕勇还入选新闻传播学科“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”Top1%名单,被《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发展报告(2024年)》认可为年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论文矩阵的中坚力量之一。




关闭